还有一类人自始至终离群索居,艰难地跋涉,试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,至于结局如何?这是个平衡和平等的世界,得失相抵,他们聚焦于内心,在外人看来有些突兀,但能真正地体味更为原始的愉悦。
作者存档:Echo Zhou
阅读随感:彼得·潘
以前以为长大是一枚通往自由的钥匙,然而打开牢笼之后,发现不过是换了另外一间牢房,铁栅的内外都是牢房,可悲的是,现在所处的这间更加憋屈。至少曾经心灵禁锢在躯体之中,还有像风筝一样放风,一枚细线牵引,飘扬天空的机会。
河岸笔录:自绝于人民
并不是所谓川粉,但是当Twitter以及所有大科技公司封禁他的时候,深深的恶心感。如果所谓的自由言论必须要符合其口味,那么这种自由和党国的有什么差别?这些年因为墙内的言论审核而转往墙外,没想到会遭遇这样一个冷笑话。
走路的鱼:阅读笔记
如果说有一本书百读不厌,那就是埃克苏佩里的这本童话,始终揣着一颗童心,在成年人的圈子里无所适从,又左右逢源。我们活在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?在现实里慢慢成为橡皮人,扭曲成各种形象,这辈子很难看到原本的模样。
在路上:骑行规划
前几年忙碌着道别,所谓中年人的仪式感,其实很多东西早已悄悄不辞而别,不论内心是否永远活着一个小孩子,随着岁月流逝,沧桑的面容和虚弱的躯体都需要坚强的支撑,这就是所谓成熟,熟了就要腐烂的意思,生而为人的宿命和轮回。
走路的鱼:新年寄语
女儿茁壮成长,家庭暂时还算安稳,如果愿意似乎能够将就地挥霍余生。然而心底那颗幽暗的种子,始终有破土萌发的愿望,这是生而为人必须面对的问题。那些读过的故事,它们如阳光,水分和土壤围裹那颗种子,生命的意义何在?或许只在寻觅的过程。
河岸笔录:明码标价
然而正如俗话所言,买的不如卖的精,再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,前期投入会以各种方式被收回,当然总有人认为只要足够精明,就能及时脱身而出,既薅到羊毛,又不用闻羊膻味。然而事实往往是一旦消费习惯养成了,以后可能就不得不乖乖就范。
闲言碎语:雪落无声
人生是一场看守与囚徒是同一个人的长久牢狱之灾,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有放风,乃至脱逃的机会。只是稍稍有些异样的苗头,作为看守的自己会及时制止作为囚徒的自己任何企图,扼杀希望于未曾萌芽之时。
闲言碎语:彼得·潘
这个问题并没有随着这么多年的成长变得稍稍自信一点,反而在经历很多之后,尤其有了女儿之后,疑问又涌上心头。陪伴她玩耍的时候就有那种感觉,小孩子能在两个世界无碍切换情感,我们只能站在事实的世界,不会突破那层薄膜,真正融入故事。
一九八三:往事如烟
形容童年,人们往往习惯用无忧无虑这个词,至于真的是否如此,大人们没有童年的记忆,小孩压根不清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,描述是否准确,没有人知道答案。唯一真实的,正如人渴望永生一样,故事需要一个载体,希望一辈辈流传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