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一首诗:北京 作者Echo Zhou2012年1月30日2020年9月7日发表在Legend.Era标签:父亲、北京、时光 这是入夜的老城,灯火点点煤烟的味儿在空气中弥散肺泡里盛满岁月的尘埃 枯枝向天空疯狂地孳生捧起那轮印在海子里的明月,明月无边犹如远方守望归乡人的灯塔 铁路的这端是巍峨的老城墙铁路的那端是纤弱的故乡一根线,一张车票,一个昼夜阻隔河山无数 皇城根下,无人路过你的门前燥热的气候甚至容不下一瞥斜睨,喘息 留一个脚印TwitterFacebookTumblr赞过:赞 正在加载…… 相关 发布者:Echo Zhou Life as poem, Death beyond water! 查看更多文章
这首诗也是当年去北京出差时写的,其中的故事是父亲在我小时候讲的,那时候他曾经逗留其中,而我那天在忙完工作后,和在北京工作的同学(正好是我出差拜访公司里就职)在入夜的老城闲逛,走过北海,景山公园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地方。 这次去北京,本想去王小波墓前放一束花,点一支烟,最后退缩了。不是细微,而是巨大的变化,那时候虽然不清楚生活应该怎么过,但有一股年轻的激情驱使,生活还未完全展开,而现在似乎一切都是徒然,日复一日的倾颓,虽然走过不少地方,内心里没有波澜。 唯一的感触,大概就是哀莫大于心死。 赞Liked by 1 person 回复
下一次去北京,會不會改變主意,就去一趟王小波的墓前? 有時候有些動作似乎是必要的心理治療,或是就讓自己安靜一刻。 我唯一的安慰,是部落格的存在。 雖然我一陣子沒寫,我知道我會回來繼續寫的。 赞Liked by 1 person 回复
不知道会不会去,大概是看缘分。 去的时候在读《群山回唱》,一路颇为感慨,一个大老爷们,不时到列车连接处,抹掉眼角的泪水,很多事情就那样平白无故地过去了,只是最后他们还能重逢,而我总是那么径直地路过,甚至没机会说一声“抱歉”。 在北京出差的时候,忙着给今年上大学的外甥封礼包,忙着给女儿挑选礼物,我就知道没有机会去王小波墓前,曾经是一个孤独的人,遵循内心的指引,从而走过无数的河山,这种特立独行的后果就是现在想起当年无意间伤害了很多人,现在更像一个社会人,大方得体,然而毫无情感地做“对”每一件事。只是内心一直在挣扎,究竟是平平淡淡地生活下去,还是走一条自己的路,挥洒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爱恨情仇。 现在博客也是唯一的渠道,有幸在此结识,聊着在身边无法吐露的话语。希望你也能写出来,一起经历,一起承受。 赞Liked by 1 person 回复
感謝你! 一起經歷,一起承受, 這是一份理解的意氣。 其實我是希望等到我回家了之後,慢慢整理,慢慢寫。 退到自己內心的時候,看待眼前的事情,會有比較安靜的角度。 不會等太久了。 幾年前我讀「群山回唱」的時候,有好幾回放下書,讀得十分難受。 人類的情感讓人類受苦千萬年,最後也只有放過才能稀釋一切感受… 赞Liked by 1 person 回复
你准备放弃曾经打拼下的事业,然后重新开始另外一段生活吗?祝福。 注意力不是被外界所吸引,从而忘记内心的痛苦,或者回到内心感受幸福,而忘记外界的压迫,两全其美总是很难,遵从内心,往往因为没有参照物而很快变得茫然,只有真正坚强,乃至于看起来偏执的人,才能幸福地活下去,而这种幸福旁人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。 赞Liked by 1 person 回复
是的。 謝謝祝福。 其實也沒有放不放棄的區別,只是慢慢接上生命的軌道。 不,注意力再也不被外界吸引,唯一的一條路是轉向內心,不需要參照物,因為有了參照物,就又回到外界了。 我會走向一條不能回頭的路,不在乎走到哪裡~ 赞Liked by 1 person 回复
这段时间也一直在想,不论做什么抉择,都是平衡和平等的,只是很多时候没有勇气摆脱羁绊,很多时候只是迫不得已才会走上一条新路。 我感觉人生还是会反复的,即使转向内心,终有一天也会停留在另外一种倦怠之中,这是人的本性,永远存在那么一种可能性,更加魅惑。 我们就像大海里的孤舟,驶向生命的彼岸,殊途同归,偶尔在路上邂逅,相互致意,然而在随后的日子,成为一小段令人温暖的记忆,不时浮现。 十多年前,跟父亲谈话,那时还是一个学生,我说会挣一笔钱,给父母养老,然后出去流浪,不知葬身何处,而今年的生日就是预计出发的时间点,很多时候扪心自问,还有那种勇气摆脱羁绊,家庭,工作,似乎人生就这样平白无故地过去了,不会留下痕迹,这让我感觉十分苦闷。 希望你的路途能给我一些指引。 赞Liked by 1 person 回复
想起了十六岁那年的故事,对我而言,人生从那时开始改变,在此之前的那个春天,处于极度焦虑之中,自杀的念头一直徘徊在心头,那种孤独感一直延续到现在。我现在也面临着这么一次重大的抉择,如果不心碎,大概也不会抛弃现在拥有的一切,虽然从长远来看,这些看起来更多是生命的累赘。只是相较于那一次剧变,现在更为市侩,更能苟且偷生,也更缺乏勇气。 不能正面地改变,只能被动地接受,到了生命的尽头,回首这一切,会是什么感受呢? 赞Liked by 1 person
十六歲那一年也是我人生的轉涙點,那一年我決定以音樂為職業… 當然受到許多質疑與阻礙,所以走著並不順,不過也走過來了。 有時候面對人生劇本是困難的,因為自己可能還沒準備好,或是現前仍跟不上現實的速度。 這時候,就不要面對了。 放在一旁,觀察著它。 人生沒有解答。 真有答案的,是生命本身。 每一步都艱辛。 有一天,我們會走出來的。 (我本身有信心哩~ ) 赞Liked by 1 person 回复
艺术直达内心,在年少的时候就有这么坚定的决心,敬佩。我那时候明白自己想要什么,那时候开始写诗,但是一直在隐藏这种倾向,即使后来工作也是选工科,似乎只要成为职业,就会不可避免地倦怠,不如彼岸之美。从这点而言,你更加勇敢和坚强。 赞Liked by 1 person 回复
一句「入夜的老城」,已經畫出了種種風貌。
這次你去北京出差,跟這一篇多年前已寫好的詩作,有沒有更多的感觸呢? 八年了,是否內心深處有更細微的變化呢?
赞Liked by 1 person
这首诗也是当年去北京出差时写的,其中的故事是父亲在我小时候讲的,那时候他曾经逗留其中,而我那天在忙完工作后,和在北京工作的同学(正好是我出差拜访公司里就职)在入夜的老城闲逛,走过北海,景山公园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地方。
这次去北京,本想去王小波墓前放一束花,点一支烟,最后退缩了。不是细微,而是巨大的变化,那时候虽然不清楚生活应该怎么过,但有一股年轻的激情驱使,生活还未完全展开,而现在似乎一切都是徒然,日复一日的倾颓,虽然走过不少地方,内心里没有波澜。
唯一的感触,大概就是哀莫大于心死。
赞Liked by 1 person
下一次去北京,會不會改變主意,就去一趟王小波的墓前? 有時候有些動作似乎是必要的心理治療,或是就讓自己安靜一刻。
我唯一的安慰,是部落格的存在。 雖然我一陣子沒寫,我知道我會回來繼續寫的。
赞Liked by 1 person
不知道会不会去,大概是看缘分。
去的时候在读《群山回唱》,一路颇为感慨,一个大老爷们,不时到列车连接处,抹掉眼角的泪水,很多事情就那样平白无故地过去了,只是最后他们还能重逢,而我总是那么径直地路过,甚至没机会说一声“抱歉”。
在北京出差的时候,忙着给今年上大学的外甥封礼包,忙着给女儿挑选礼物,我就知道没有机会去王小波墓前,曾经是一个孤独的人,遵循内心的指引,从而走过无数的河山,这种特立独行的后果就是现在想起当年无意间伤害了很多人,现在更像一个社会人,大方得体,然而毫无情感地做“对”每一件事。只是内心一直在挣扎,究竟是平平淡淡地生活下去,还是走一条自己的路,挥洒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爱恨情仇。
现在博客也是唯一的渠道,有幸在此结识,聊着在身边无法吐露的话语。希望你也能写出来,一起经历,一起承受。
赞Liked by 1 person
感謝你! 一起經歷,一起承受, 這是一份理解的意氣。 其實我是希望等到我回家了之後,慢慢整理,慢慢寫。 退到自己內心的時候,看待眼前的事情,會有比較安靜的角度。 不會等太久了。
幾年前我讀「群山回唱」的時候,有好幾回放下書,讀得十分難受。 人類的情感讓人類受苦千萬年,最後也只有放過才能稀釋一切感受…
赞Liked by 1 person
你准备放弃曾经打拼下的事业,然后重新开始另外一段生活吗?祝福。
注意力不是被外界所吸引,从而忘记内心的痛苦,或者回到内心感受幸福,而忘记外界的压迫,两全其美总是很难,遵从内心,往往因为没有参照物而很快变得茫然,只有真正坚强,乃至于看起来偏执的人,才能幸福地活下去,而这种幸福旁人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。
赞Liked by 1 person
是的。 謝謝祝福。 其實也沒有放不放棄的區別,只是慢慢接上生命的軌道。
不,注意力再也不被外界吸引,唯一的一條路是轉向內心,不需要參照物,因為有了參照物,就又回到外界了。 我會走向一條不能回頭的路,不在乎走到哪裡~
赞Liked by 1 person
这段时间也一直在想,不论做什么抉择,都是平衡和平等的,只是很多时候没有勇气摆脱羁绊,很多时候只是迫不得已才会走上一条新路。
我感觉人生还是会反复的,即使转向内心,终有一天也会停留在另外一种倦怠之中,这是人的本性,永远存在那么一种可能性,更加魅惑。
我们就像大海里的孤舟,驶向生命的彼岸,殊途同归,偶尔在路上邂逅,相互致意,然而在随后的日子,成为一小段令人温暖的记忆,不时浮现。
十多年前,跟父亲谈话,那时还是一个学生,我说会挣一笔钱,给父母养老,然后出去流浪,不知葬身何处,而今年的生日就是预计出发的时间点,很多时候扪心自问,还有那种勇气摆脱羁绊,家庭,工作,似乎人生就这样平白无故地过去了,不会留下痕迹,这让我感觉十分苦闷。
希望你的路途能给我一些指引。
赞Liked by 1 person
走向一條新路需要一些因素組合,通常是跟人生的大翻轉有關聯。 但願你永遠不會經歷這種變動與心碎,然而每個人一生中多多少少無法避免這些創傷的…
未來的生命將是不一樣的體悟。 我覺得你也是如此。
赞赞
想起了十六岁那年的故事,对我而言,人生从那时开始改变,在此之前的那个春天,处于极度焦虑之中,自杀的念头一直徘徊在心头,那种孤独感一直延续到现在。我现在也面临着这么一次重大的抉择,如果不心碎,大概也不会抛弃现在拥有的一切,虽然从长远来看,这些看起来更多是生命的累赘。只是相较于那一次剧变,现在更为市侩,更能苟且偷生,也更缺乏勇气。
不能正面地改变,只能被动地接受,到了生命的尽头,回首这一切,会是什么感受呢?
赞Liked by 1 person
十六歲那一年也是我人生的轉涙點,那一年我決定以音樂為職業… 當然受到許多質疑與阻礙,所以走著並不順,不過也走過來了。
有時候面對人生劇本是困難的,因為自己可能還沒準備好,或是現前仍跟不上現實的速度。 這時候,就不要面對了。 放在一旁,觀察著它。
人生沒有解答。 真有答案的,是生命本身。
每一步都艱辛。 有一天,我們會走出來的。 (我本身有信心哩~ )
赞Liked by 1 person
艺术直达内心,在年少的时候就有这么坚定的决心,敬佩。我那时候明白自己想要什么,那时候开始写诗,但是一直在隐藏这种倾向,即使后来工作也是选工科,似乎只要成为职业,就会不可避免地倦怠,不如彼岸之美。从这点而言,你更加勇敢和坚强。
赞Liked by 1 person
唉唉~其實是其他的我什麼都不會也不可能擅長,我只會音樂,就選擇它了。 幸好它帶給我足夠的生活資源,更多的心靈安慰。 這一生,這樣就好~
你肩膀上有許多承擔呢。 淡淡地看著,不要勉強。
赞赞